文/老 木
遂川猪脚,很显然是一道墙内开花,墙外香的菜。在遂川县内,到餐厅吃饭,很少有人会点猪脚;而在外面,不管是105国道旁,还是省内省外的某条国道旁,以及往南走的广东、广西,往北走的安徽,北京,都能够看到“遂川猪脚”的招牌,都能够在外地,也吃到这一地道的遂川名菜。
猪脚,又叫猪蹄,也叫猪手。在古医药书上,早有介绍:“猪蹄,煮汁服,下乳汁,解百药毒,滑肌肤,去寒热。”《本草图经》中也说猪蹄能“行妇人乳脉,滑肌肤,去寒热。”这也就不奇怪了,经常有产妇下不了奶,就会有老人出来说,炖只猪脚给她吃,吃了就会有奶水。
自然,猪脚也不是下奶的灵丹妙药,还得看人的身体是热是寒。我有位朋友的老婆,生下儿子后没有奶水,吃了足足七八只猪脚,也还是没有一点奶水,人倒是吃胖了一圈。难怪有人会说,遂川人爱吃猪脚,应该与地方属于山区,身体容易被寒湿所侵有关。因为猪脚可以祛除身体里的寒毒,吃了不但对身体好,还特解馋,尤其是很久没闻到过肉香的人,有一顿猪脚下饭、下酒,能吃得满嘴流油,齿唇生香。
除了猪脚,还有一道菜,也取自猪脚与猪身体的连接部位,叫“蹄膀”。
蹄膀是我们南方人的叫法,北方人叫肘子。有一道众所周知的名菜,叫“东坡肘子”,传说苏东坡到江西永修一户农民家里吃饭,坐在农民的家里,苏东坡就吟了一句“禾草珍珠透心香”;正在灶间炒菜的农夫一听,以为苏东坡在教自己怎么做菜,要“和草整只煮才会透心香。”于是农夫就将猪肘子和系肘子的稻草一起下锅大火慢煨。等到肉烂皮脆后端上给苏东坡吃,东坡一吃大声叫好。从此,“东坡肘子”这道菜在这个世上流行开来。
遂川人办酒席的菜系当中,鲜有猪脚的身影。一是猪脚好吃,但却要费柴,费时间。一只猪脚,一道菜,这道菜,要好几个人围着它打转,才能够成。干脆吃“蹄膀”算了,蹄膀同猪脚的做法一样,都是先将猪毛弄干净,然后放入锅中,加入料酒和生姜片,用大火烧开水后慢慢煮,然后撇去浮沫,捞出,沥干水分。再在炒锅中加入适量的油和冰糖,炒至糖色变成酱油色。将焯水后的猪脚(蹄膀)放入锅中,翻炒使其均匀裹上糖色。再进入下一道工序,加入预先准备好的香料,如八角、桂皮、香叶、干辣椒、花椒等,以及酱油、老抽、生抽、蚝油、料酒、鸡精、味精和适量的清水。将炒好的猪脚和调料放入高压锅,加入适量的水,用大火烧开后转小火炖煮。
猪脚(蹄膀),慢炖,是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只有文火慢炖出来的猪脚(蹄膀),才绵软鲜香,越嚼越有滋味。
急性子吃不到好猪脚。这只有遂川人才会说出这样的话来。
真正的遂川猪脚(蹄膀)经过文火慢炖之后,汤汁乳白,猪皮烂软,肉质细嫩、肉味醇香、有嚼头,肥而不腻。还有真正懂得吃的人,一般要吃前猪脚。他们认为,前猪脚饱满,有弹性,口感也更佳。
这样的一道硬菜一上桌,用筷子轻轻一拨,肉皮两分,精肥自现。爱吃猪皮的,挑起一块猪皮放入口中,绵软余香,越嚼越爽。喜欢吃精肉的,挑起皮下的一块精肉,再在汤汁中蘸上一下,然后放入嘴里,精而不柴,肉中含汁,越嚼越香。
早年间,不要说吃猪脚,就是吃猪肉,也是少之又少。动不动母亲还骂:不打不骂,还想要油搽脑?现如今,想吃猪脚,不用去菜市场,也不用自己做,而是打开手机,轻轻一划,过一会儿,就有猪脚送到;不但放到你饭桌前,还帮你用刀划开猪脚,撒上点新鲜葱花,让你在大快朵颐的同时,觉得这才是你所向往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