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肖灿先
老母鸭炖汤是永新的一道传统名菜,也是江西的一道名菜。在永新,城乡人家逢年过节必做老鸭汤,平时加餐必做老鸭汤,有客临门必做老鸭汤,饭店、餐馆更是几乎天天都做老鸭汤。一群客人围桌坐定,上的第一道菜往往就是老鸭汤,一人盛一小碗,大家喝汤吃肉,感觉津津有味,很少有人不喜欢。
老母鸭炖汤,首先得有老母鸭。鸭是本地产的麻鸭、北京鸭。养鸭是永新乡村的传统,许多农家会养鸭。十几只,二十几只,这叫养家鸭。鸭子早上出门,自己去田野里找食物,晚上自己回家,基本不要人管,主人喂点谷子就行。如果养得多,七八十只,百余只,这叫养广鸭,那就必须有专人看护。看鸭人身背长柄伞,手握长竹竿,长年累月,日晒雨淋,十分辛苦。乡村的傍晚,夕阳西下,霞光灿烂,成群结队的鸭子摇摇摆摆,走在回村的路上,进入村中的巷道,也是一道不错的风景。
养鸭开头几年是为了产蛋。一年之中,除了夏天少一些,都是母鸭产蛋的季节。只要食物充足,保证每只母鸭每天产蛋一个。养了两三年、四五年,母鸭成了老鸭婆,就用来做老鸭汤。乡下人把老鸭婆卖到城里,于是,永新城乡处处可闻老鸭汤的醇香。
永新老母鸭炖汤为什么特别好喝,是因为炖汤时加了酱萝卜。酱萝卜是永新传统特产——永新四珍(酱萝卜、酱姜、酱茄子、陈皮)之一。历史悠久,传承千年,永新城乡,许多人家会做酱萝卜。
要做酱萝卜得有酱,酱是本地出产的优质糯米做成的。盛夏时节,要做酱了,村里的媳妇婆婆们纷纷取出相关器具,开始制酱。先把糯米蒸熟,放到盘子里密封发酵,不过一周左右,糯米饭长满了红菌绿菌,这叫酵母,俗称酱引子;放到专用的大酱缽里,按大约1:5的比例掺进去新鲜糯米饭,加入洁净的井水搅拌,放到烈日下曝晒数日,酱就做好了。
这时就可以制作酱萝卜了。将市场上买来的咸萝卜洗净,放到酱缽里,与酱拌和,放到烈日下曝晒数日,估计酱已渗进咸萝卜之内,便将酱萝卜取出,晒干后,咸萝卜就变成了酱萝卜。这时又可以在酱缽里放入咸萝卜,开始又一批酱萝卜的制作。盛夏时节,永新城乡,处处可闻浓浓的酱香。
要做老鸭汤了,先把鸭子处理好,剖开来如有油块要仔细剔除,鸭子剁块要大小适中,放入锅里,加油爆炒,待鸭肉本身的水分基本炒干了,加入适量的水,以淹没肉块为宜,用旺火煮沸,几分钟后将鸭肉连汤一起装进炖汤的专用陶钵里,放到炉子上,文火慢炖。在乡村,多用木柴火或木炭火。此时,取出酱萝卜,切成薄片,放入钵里,盖紧钵盖,和鸭肉一起慢炖。一般一只两三斤重的鸭子,加入一至二两的酱萝卜较为合适。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从罐子里取出的酱萝卜,可直接切片使用。有的人自己不做酱萝卜,从市场上买回酱萝卜就放到水里去洗,把酱萝卜表面的白霜洗掉。其实这种白霜是一种酶而不是霉,经权威机构检测,这种酶营养丰富,含有人体所需的多种氨基酸,洗过的酱萝卜炖汤,效果会差很多,炖出的汤淡而无味,其营养成分也去掉了。实际上酱萝卜的制作过程特别讲究卫生,稍有不慎,就会烂掉,根本不会长霉。按民间说法,身体有毛病的人不要去侍养酱萝卜,否则会烂掉。
炖过不少于两小时,鸭肉脱骨,就可以关火停炖。此时揭开缽盖,只见汤色浓黄,清香扑鼻,望之垂涎,闻之生津,舀一勺汤放进嘴里,香中带甜,味道好极了。喝下一口,全身舒畅,喝了还想喝。鸭肉也染上了酱萝卜的味道,别有一番滋味,真乃永新烹调一绝。
永新老母鸭炖汤风味独特,具有清热解毒、强身健体、滋阴养颜之功效,对大病初愈、产后虚弱者尤其见效快、效果好。据传当年毛委员在永新带领群众闹革命,群众见其整日奔忙,十分辛苦,伙食简单,便做了老母鸭炖汤送给他。毛委员要付钱,称赞老鸭汤色香味俱佳,并与身边官兵分享,不吃独食。
20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永新涌现出一批养鸭专业户,每户养鸭上千只,数千只。九十年代初,永新县被列为江西省鹅鸭工程县。养鸭形成规模,饲养更为科学。鸭子数量的大量增加,为老鸭汤的制作提供了丰富的原料资源,老鸭汤的制作日益广泛。
如今永新人大多不是自己制作酱萝卜,而是去市场上购买。市场上的酱萝卜价廉物美,质量保证,买了储存家中,随时可用。永新县里田镇枧田村是制作酱制品的传统村,如今成立了专业合作社,专门制作“和子四珍”,其中包括酱萝卜。2019年,其制作技艺被列入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因产品质量上乘,在多种评比中荣获大奖。产品不仅在国内畅销,还被装上中欧班列,销往俄罗斯等欧洲国家,深受当地民众喜爱。
进入新世纪,不少永新人去外地开餐馆,少不了烹制老母鸭炖汤这道特色菜,便把老鸭婆和酱萝卜一起运过去。因而,永新老鸭汤已经走出永新,走出江西,走向全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