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安新闻网东莞讯 “只要红军有盐吃,就得让老百姓的菜碗也是咸的,这就叫‘有盐同咸,无盐同淡’。”6月4日、5日晚,广东省东莞市文化馆星剧场内座无虚席、掌声雷动。继北京、南昌两地演出成功后,由我市历时3年精心创排的大型现代吉安采茶戏《有盐同咸》再掀热潮,情动莞城。
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新闻出版局(省版权局)局长黎隆武,东莞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武一婷,吉安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李瑞峰,以及广东省委宣传部和广州市委宣传部、市文旅局、市粤剧院有关负责同志一同观看了演出。
《有盐同咸》是一段从“盐”开始的井冈故事,是一曲军民鱼水情深的热歌,是一部绽放井冈山精神新时代光芒的初心之作。剧情以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和苏区创建为背景,以食盐为媒介、以爱情为线索、以山歌为手段,以井冈山精神和苏区精神为魂,以庐陵文化为骨,通过《分盐》《埋盐》《化盐》《饮盐》《识盐》《歌盐》六场戏,讲述剧中灵魂式人物七秀和红军连长杨鸿飞的情感经历,以及七秀的成长之路,展现党群、军民“有盐同咸、无盐同淡”的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用戏剧反映中国共产党人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初心使命,依靠群众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光辉历程。
两场演出中,东莞市社会各界群众千余人共同追忆了井冈山革命斗争时期红军与人民群众“有盐同咸、无盐同淡”的鱼水深情,体味了革命老区吉安采茶戏的独特魅力,感受着那跨越时空的井冈山精神带给人们的无穷力量。
“老家的新戏能到东莞演出,感觉非常自豪,希望我们的传统戏曲得到大家的喜爱,伟大的井冈山精神也能得到更好传承。”市生态环境局在莞跟岗干部胡健俊说,作为来自老区的干部,他将在跟岗学习工作中,继承和发扬苏区干部好作风,让跨越时空的井冈山精神在东莞这片创新创业的热土上,释放出新的时代光芒。
“以前县里‘送戏下乡’时就听过采茶戏,几十年了,今天能在东莞听到乡音、看到家乡戏,心情特别激动。”泰和人陈生宝10多年前随创业的儿子来到东莞生活,这次听说家乡戏演到了东莞,让他这个“老戏迷”十分兴奋,临进场时还不忘跟记者学唱几句印象深刻的吉安采茶戏选段。
曾雅婷是东莞市商业学校的教师,在观看《有盐同咸》后她表示,这是一场视觉和听觉的享受,更是一次思想的洗涤和行动的鼓舞。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她将通过各种形式传承红色基因,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做无愧于时代的有志青年。
据了解,自吉安、东莞建立对口关系以来,两地合作步步深入,此次在东莞的文化交流演出便是吉安·东莞对口合作活动的一次生动实践。随着该剧在东莞演出的圆满落幕,《有盐同咸》已在全国巡演35场,并受到了领导专家和社会各界人士的热烈反响和一致好评。
文/全媒体记者邓勇伟